中国一季度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均同比下降
中国财政部星期一(4月22日)称,由于一些“特殊因素”影响,包括先前的缓税减税政策,第一季度的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2.3%,同期的税收同比下降4.9%。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扣除特殊性因素后”,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国税收收入是49,172亿元,“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税收保持平稳增长。
王东伟还称,“扣除部分缓税入库抬高了基数及减税的特殊性因素后”,一季度的财政收入增长2.2%。此外,一季度财政支出达到将近七万亿元,同比增加2.9%,但低于今年头两个月的6.7%的增长率。
路透社报道说,中国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第一季度高于预期,让官方感到一些舒缓,但是3月份的数据显示内需仍旧疲软。分析人士表示,房地产业的持续滑坡继续损害地方政府的财政和财政支出能力。
在回应有关今年一季度地方专项债发行偏慢提问时,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说,地方特别债务的发行与地方项目资金需求、季节性施工条件和债券市场利率等因素有关。
王建凡还表示,为回应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财政部每年的年初也加大地方专项债的发行,暗示这样做制造了一个高基数。
他还说,财政部将全力支持科技引领产业的创新,通过减税和减费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路透社的报道说,在内需仍旧微温和房地产业持续陷入危机之际,北京今年转向投资高科技制造业来提振经济。
王建凡表示,当局将强化宏观管控、集中扩大内需、发掘和发展新的增长驱动,并防止和拆除风险,以改善财政政策的质量和效率,提升经济复苏。
此外,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还表示,去年发行的一万亿主权债券的资金到2月底已经发放给地方政府,其中今年一季度用于灾害防治和紧急治理方面的资金增长了53.4%。
近日,在出现创纪录的强降雨后,中国南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城市受到洪水的侵袭。
路透社曾报道说,中国经济疫情解封之后反弹乏力,房地产行业整体萎靡不振、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以及私营企业捂着钱袋子不花钱都是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为了实现今年经济成长5.0%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但是经济分析师们认为,去年5.2%的经济成长率主要可能还是与2022年疫情肆虐期间基数相对较低很有关系。而今年要在去年5.2%成长率的基础上再增长5.0%将非常不易。
过去24小时新闻
- 中国增加了对俄罗斯的战斗无人机零部件出口
- 贸易紧张情绪令股市承压
- 主要 H-1B 签证担保人今后将不会雇用任何 H-1B 申请
- 国际能源署预测俄罗斯联邦的炼油量将下降,直到夏季
- 美财长贝森特批中国“拖全球经济下水” 稀土出口战引发再对峙
- 这项新的 Roth IRA 展期规则可能会改变退休储蓄
- 特朗普达成以色列-加沙协议后,俄罗斯在新中东被边缘化
- 俄罗斯考虑加油站价格上限,专家警告出现大规模“缺货”迹象
- 能源 稀土股因中美关键矿产贸易争端而飙升
- 俄罗斯煤炭行业陷入 1990 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 俄罗斯导弹工厂在无人机袭击中受损
- 加密货币创纪录暴跌后,人们争相对冲另一次暴跌的风险
- 德意志银行表示,黄金的涨势可能接近平台期,但不太可能大幅下跌
- 股市因贸易希望和人工智能乐观情绪而大幅走高
- 乌克兰的喷气动力无人机使俄罗斯的战争资金炼油厂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