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次提出国际核聚变合作计划,“终极能源”之梦何时照进现实?

12/07/23 03:12 | 来源: 腾讯网 | 已有(0)点评| |

核聚变是能源世界的未来,如果商业化实现,很多石油输出国惨了,能源行业受到毁灭性冲击,新的能源行业取代现有能源行业,,如果小型化实现,现在的汽车都会被新能源汽车取代.无疑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

当地时间125日,在阿联酋迪拜COP28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的大西洋理事会全球能源论坛上,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称,美国将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出一项推动核聚变发展的国际合作计划,以此加快核聚变的商业化进程,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清洁能源转型,加强人类应对气候危机的能力。根据克里的介绍,目前这项计划涉及35个国家,将在研究开发、供应链和市场、人力资源、监管和安全、公众参与这五大领域展开合作。

据悉,这是美国首次提出类似的推动核聚变发电商业化的国际战略合作计划,如果事情能够按其计划的方向发展,核聚变商业化实现之日或能大幅提前,或许不到10年,人们就能见到核聚变发电的规模化应用

“终极能源”发展之路坎坷

根据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此前对核聚变的一篇专业科普文章介绍,核聚变是由质量较小的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高压等)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相比于目前的核电(核裂变发电),核聚变不仅能够提供几乎无限的电力供应,而且不存在令人困扰的放射性污染物问题,也正由于其能量来源无限、几乎不产生碳排放及其他有毒物质、可控性强等特点,获得了“人类终极能源”“人造太阳”等蕴含了人们美好愿景的称号。

时至今日,核聚变这一概念被提出已有百余年,距离美国在核试验中完成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核聚变也过去了70余年,但还是远未达到商业化应用阶段,甚至连何时能够实现商业化应用,都成为众说纷纭难有定论的难题。

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发展上面临的瓶颈外(如能量控制、燃料自持、抗辐照材料等问题),核聚变在政策、资金、工程等领域也遭遇了诸多困难。而且,随着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主打清洁性、旨在应对环境问题,但同时发展难度更大的核能的期待。在钛媒体2022 T-EDGE全球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就曾表示,无论从概念还是从最终结果上来看,人类距离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实用化还有很远距离,本世纪内或能有所突破。

近来利好消息不断

虽然不像风电、光伏一样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装机量纪录,相比于氢能、绿醇等蓄势待发的“准风口”也关注度稍逊,但近来核聚变领域还是传出了不少好消息。

首先是资金的持续涌入,根据聚变行业协会(FIA)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私营核聚变公司获得了超过48亿美元的投资,同比增长139%,该领域的私人投资额也首次超过了政府的资助额,而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62.1亿美元。同时,FIA还在今年最新的《全球核聚变行业报告》中指出,有4家公司表示他们将在2030年之前向电网供电,19家公司认为在2035年前能够实现投产运营,但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也同时提示,能够并网供电不等同于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商业化应用。

但私人投资领域的关注度提升与真金白银的涌入对信心提振、产业提速都有十分明显的带动作用,根据钛媒体App此前报道,今年5月,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宣布,微软已同意从公司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购买电力(继ChatGPT以后,微软再次下注“核聚变”),当时即有业内人士评论称,此举或将为世界上第一座核聚变电厂的运行铺平道路。此外,国内、国际的巨头,如谷歌、亚马逊、腾讯等近年来都在核聚变领域有投资布局。

从政策角度来说,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强。今年4月,日本公布了该国首个核聚变能源开发战略方案,提出要推进企业参与研发实验用的核聚变反应堆,并争取在2050年左右实现核聚变发电。9月份,美国能源部长曾公开表示,美国政府希望在十年内建造一座商业核聚变设施,为家庭和企业提供电力,并表示未来将加大支持力度。上文提及的国际核聚变合作计划,也有望推动更多支持政策出台。

展开全文
关键词: 核聚变、传输、能源、美国
已有(0)条评论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热门专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