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中国经济困境对美影响小 但若再恶化恐拖累
近几周中国经济数据令人坐立难安:经济成长速度从以往的8%左右骤降到3%; 十年过度建设后房地产公司正在崩溃; 消费者情绪因新冠疫情长期封锁而萎缩,并对政府沮丧且失去信心,消费力还未回弹。 纽约时报分析,目前中国处境对美国的影响可能很小,但若进一步恶化并拖累全球经济,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据报导,富国银行(Wells Fargo)24日发布的报告模拟中国经济「硬着陆」,即未来三年的产出比正常成长率的情况降低12.5%。 即使如此,2024年美国通胀调整后的成长也只会减少0.1%、2025年减少0.2%。
中国领导层一直希望依靠内需来推动经济成长,但并不见效,一些人担心中国可能再次依靠大量出口来促进成长。 这招还是有机会成功,且对美国来说是好事,因出口增加可能会降低消费品价格,加上中国对汽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需求下降,有助于降低美国通胀。 负面效应则是可能会下挫美国制造业复苏,而美国总统大选将近,恐提高政治温度。
须了解的是中国目前困境有一定程度是肇因于美国:疫情期间美国出现消费者热潮,大量进口家具和电子产品等,2022年自中国进口商品价值达5368亿元,反观中国仅占美国出口的7.5%。 在商品热过后,美国民众改把钱花在服务性消费,再加上前总统特朗普实施、拜登政府维持的一系列对中加征关税,都削弱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在中国有业务的企业可能比较需要担心。 特斯拉(Tesla)近几个月在中国销量下滑; 花旗集团执行长范洁恩(Jane Fraser)在第二季财报表示「中国是其最大的失望」。 不过由于美中银行体系足以隔离美国机构和投资者,即使经济形势恶化也能减缓冲击。 康乃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普拉萨德(Eswar Prasad)指出,鉴于美国表现相对较好,可能会有资金为寻求高收益、安全而流入。
前财政部官员塞瑟(Brad Setser)则说,中国金融困境蔓延到美国基本上不存在,即使干扰到债券市场,美联储都有办法抵销。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 英国国防部长表示,随着乌克兰加大实地训练力度,英国可能会向乌
- 工厂活动六个月来首次增长,这对中国陷入困境的经济来说是一个好
- 俄罗斯天然气产量锐减至苏联后期水平
- 我们的国家可以而且一定会成为全球安全的捐助者
- 亚美尼亚人逃亡人数突破 10 万,联合国准备访问纳戈尔诺-卡
- 总统大选民调 赖清德36.6%遥遥领先 柯文哲跌至20%以下
- 泽伦斯基宣布成立新的武器联盟:首批参与者揭晓
- 分析师预计黄金将在第四季度上涨,而散户投资者的看法各不相同
- 俄罗斯开始从乌克兰被占领地区征召士兵
- 一位内部人士称,普京命令国防部长在一个月内终止乌克兰的反攻,
- 恒大留下162万间烂尾楼 中国政府是否接管引关注
- 谷歌股票预测和价格预测
- 外资三季度抛售中国股票创纪录,资本加快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