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贤:中国制造业将慢慢步入衰退 难以逆转
美国、欧盟近来纷纷指责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高级研究员易富贤却认为,受美中关系恶化及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衰退趋势已难以逆转。
易富贤13日在美国之音撰文指出,2022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31%,制造业出口占全球的20%。但中国的产能过剩能持续多久?易富贤以日本为例指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模式与日本类似,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比日本更大。
中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占GDP的44%,远低于国际社会的60-70%。他认为,由于官方刻意压低居民的正常工资水准,以便让企业更具竞争力,导致中国「产能过剩」,只好大量出口。
中国商品占美国市场份额从1985年的1.1%上升到2000年的8.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商品长更驱直入美国市场,占美国市场份额提升到2017年的21.6%。
易富贤表示,美中贸易比当年的美日贸易更加不平衡,中国意识形态又与美国不同,原本应格外珍惜美中关系,才能留住美国市场这一最大的顾客。但中国决策层在一批学者「忽悠」下,真以为中国经济将是美国的两三倍,可以取代美国主导国际新秩序。
这就引发了美国的战略焦虑,导致美中贸易战在2018年全面爆发,让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的份额从2017年的21.6%降至2023年的13.9%、2024年一季度的12.9%。
易富贤称,美国的市场是不可替代的。2009-2018年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的20%,但中国从美国获取的顺差却占美国总逆差的45%。可以说,没有美国的市场,就没有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经济的腾飞。
易富贤认为,美中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暂时还不大,因为一些企业借道第三国出口美国。但长此以往,中国的产业链会像当年日本那样从低端向高端不断向境外转移,从而导致本国制造业衰退。
此外,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达顶峰,平均年龄从2008年的34岁提高到2023年的43岁。加上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与日本相当,并且还在攀升,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将快速减少,很多产业将后继乏人。
易富贤预期,中国制造业的衰落可能不会像日本那么快,因为中国拥有更大的人口规模和国内市场,更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但衰退的趋势还是难以逆转。
他指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美中关系,中国商品占美国市场份额将继续下降,若低于8%,对中国的经济、制造业、就业及国际地缘政治都将是灾难性的。
易富贤建议,中国应将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提高到60-70%的正常水平,一方面可以靠内需消化产能而避免因产业链转移导致制造业过快衰落,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从美国的进口。
此外,中国从资源输出国进口石油等资源,对这些国家存在逆差,中国应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减少从这些国家进口非资源产品,从而腾出市场份额给美国相关产品。如此才能让美中两国创建战略互信,共同维护国际秩序。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 世界上第一个以 1 Gbps 的速度运行的飞机和卫星之间的激
- 乌克兰能源巨头在冬季担忧之前推出了关键的电池存储系统
- 乌克兰称,俄罗斯复制基辅的无人机技术,因为“直接技术竞赛”加
- 法官称美国走私案中中国科学家入狱3个月就够了
- 由于价格压力缓解强化了美联储降息的希望,股市受到支撑
- 以色列在卡塔尔打击哈马斯后威胁“无处不在的敌人”
- 伊朗与核监管机构签署协议,寻求重启合作的途径
- ARK Invest 购买 $4.4M 的 BitMine
- 从长远来看,每月投资 250 美元对标准普尔 500 ETF
- 俄乌交火致19起无人机侵入波兰领空事件,波兰请求启动北约第4
- 欧盟或将中国独立炼油厂列入第19轮制裁方案 考虑加快淘汰俄化
- 特朗普征收关税,批发价格意外下跌
- 谷歌云首席执行官表示,谷歌云的剩余履约义务为 $106B,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