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好安全带——全球经济正走向动荡
世界经济发生了什么?经常用来描述全球经济的一个类比是一架飞机,以及它会软着陆还是硬着陆。
也许最好的说法是系好安全带,做好应对湍流的准备,因为飞行员常常给人留下不确定如何飞行或不确定自己要飞向哪个方向的印象。
对增长的担忧已经凸显出来。这在最近债券收益率上升而股市遭受损失的市场行为中显而易见。
美联储上周发布的会议纪要也体现了这一点。它们表明许多政策制定者对货币政策过度紧缩感到担忧。这种担忧在这里更为严重。
今年年初,人们普遍预计西方经济将出现衰退。这还没有实现。事实证明,包括英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具有韧性。尽管较低的通胀率将提振消费能力,但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将是利率和债券收益率的稳定。
危险在于,由于信贷紧缩、贷款条件恶劣以及资本市场更加规避风险的环境,企业筹集资金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其中的要素已经很明显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预测是共识思维的一个很好的晴雨表。7月下旬,他们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5%放缓至今明两年的3%。这实在是太弱了。
不仅如此,今年全球增长的三分之二预计将来自亚洲,这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中国最近糟糕的经济消息如此紧张。
随着一些价格的下跌,人们现在对中国的通货紧缩感到担忧。但低通胀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如果价格和产出都在下降,那么考虑通货紧缩环境更为合适,而中国并不处于这种情况。
近年来,中国的双循环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与美国的贸易战之后,中国寻求在食品、燃料和技术等领域实现自给自足。美国发起以及其他国家随后发起的最新贸易制裁无济于事。
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这样的结构性变化也将具有挑战性,但它恰逢更加审慎的政策环境,既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中国已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又可以抑制债务过剩(事实证明,这一点是微乎其微的)。
再加上未来人口的萎缩,最终的结果是中国未来的增长速度将比过去更慢、更不稳定。现在不是恐慌的时候,而是认识到这种结构性转变的时候。此外,有证据表明亚洲其他地区的私营部门活动保持良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正在反弹。
我对全球增长的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但需要认真对待近期对增长的担忧,特别是在西方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全面影响尚未显现的情况下。
直到两年前,西方经济体才经历了十几年的廉价资金。这包括政策利率在太长时间内保持过低,以及央行印钞,就好像它已经过时了。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飙升。钱不仅便宜,而且很容易获得。全球流动性充裕。
廉价货币导致资产价格通胀,使市场无法对风险进行适当定价,导致资本错配,包括僵尸企业的生存,而且还助长了近期通胀的飙升。
那些采取审慎货币政策的国家现在采取行动的能力要好得多。这些主要是在所谓的新兴经济体。例如,最近几周,智利和巴西已经能够降息。他们在近期通胀飙升之前明智地收紧了政策,因此现在能够放松政策以阻止经济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