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祝融号火星车“冬眠”不醒 或一觉睡过去了?
中国一位科学家星期二(4月25日)打破几个月来的沉默对外证实,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祝融号”自2022年5月在火星上进入计划的休眠状态后,至今仍未能“自主唤醒”,恢复活动,可能是太阳能板上落覆过多的沙尘。
这个以中国神话中的火神命名的全机器人探测器,原本预计在度过火星上的寒冷、多尘及太阳光照不足的冬季后,去年12月苏醒,但一直没有动静。
中国官方电视援引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的话说,未能预知到沙尘的累积覆盖最有可能影响了纯太阳能电动探测车的自动发电和苏醒能力。
据张荣桥介绍,当舱内温度要高于零下摄氏15度,而太阳能发电也要满足火星车当天最小140瓦的用电量时,“祝融号”才会自动开机醒来。目前火星已经进入春天,但火星车仍未自主唤醒,最大可能就是不可预知的火星沙尘累积,导致发电能力降低,不足以使它苏醒。
路透社报道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个环绕火星的探测器上安装的摄像机发回的图像显示,中国的火星车至少从去年9月就没有移动过。
240公斤重的“祝融号”火星车装备有六个科学仪器,包括一个高清真地势摄像机,负有研究火星地表土壤和环境的使命。火星车还使用穿地雷达在火星上寻找古代生命的迹象,包括任何地下水和冰层。
据张荣桥介绍,“祝融号”自2021年5月降落火星后,巡视探测了358个火星日,累计巡视1921米。他说,“祝融号”的设计寿命是90个火星日,如今已经超期服役了,所有计划的项目都已执行,收集了许多科学资料。
张荣桥表示,科学家们都在期待“祝融号”自主唤醒的那一天,但无论结果如何,它获得的科学成果都为未来继续开展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火星上成功部署探测车的国家。
除了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外,火星上还有两个美国的机器人探测车一直在运作。NASA的“坚韧号”(Perseverance)探测器在火星表面运行了两年多,而探测器“好奇号”(Curiosity)已经运行了超过十年。
去年12月,NASA得出结论认为,在火星上独立工作4年后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可能到了“生命尽头”,因为电量不足已无法和地球建立联系,只能进入永恒休眠。预期寿命为两年的“洞察号”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火星的内部结构,探究火星震和火星内核等。
过去24小时新闻
- 中国增加了对俄罗斯的战斗无人机零部件出口
- 贸易紧张情绪令股市承压
- 主要 H-1B 签证担保人今后将不会雇用任何 H-1B 申请
- 国际能源署预测俄罗斯联邦的炼油量将下降,直到夏季
- 美财长贝森特批中国“拖全球经济下水” 稀土出口战引发再对峙
- 这项新的 Roth IRA 展期规则可能会改变退休储蓄
- 特朗普达成以色列-加沙协议后,俄罗斯在新中东被边缘化
- 俄罗斯考虑加油站价格上限,专家警告出现大规模“缺货”迹象
- 能源 稀土股因中美关键矿产贸易争端而飙升
- 俄罗斯煤炭行业陷入 1990 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 俄罗斯导弹工厂在无人机袭击中受损
- 加密货币创纪录暴跌后,人们争相对冲另一次暴跌的风险
- 德意志银行表示,黄金的涨势可能接近平台期,但不太可能大幅下跌
- 股市因贸易希望和人工智能乐观情绪而大幅走高
- 乌克兰的喷气动力无人机使俄罗斯的战争资金炼油厂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