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压力下中国经济亮起警钟
该篇文章作者好像对中国经济评价很负面,几乎没有任何赞许,目前似乎没有问题,将来一定会这样吗?不好说,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没有改善与老美关系,还在那里和俄罗斯打得火热,结果可能会比该作者描述更差。
2023年本应是中国经济在零新冠政策结束后强劲复苏的一年,但所有指标都指向相反的方向。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放缓、青年失业率飙升,而且有许多迹象表明通货紧缩可能是比之前想象的更严重的问题。今天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遭遇疫情爆发以来最严重的跌幅,而6月份CPI持平,生产者价格大幅下滑。
发生了什么?当全球通胀上升已经削弱了对其出口的需求时,中国退出了零新冠疫情,而且与工业化国家相比,重新开放后没有那么多多余的储蓄可供支出。中国央行甚至降息以鼓励消费,但鉴于中国严重的债务问题和人民币疲软,进一步的刺激措施可能面临挑战。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导致许多人重新评估自己的净资产,而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则导致西方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外包给印度和越南等其他国家。
与此同时,近年来的打击行动让私营部门陷入困境。蚂蚁集团IPO的暂停和滴滴全球的惨败导致投资恶化,而北京方面则针对媒体、教育甚至食品配送等行业发起了针对性的打击行动,削弱了商界的信心。中国政府正试图通过讨好美国行业巨头——比如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和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来弥补部分损失,但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促使许多中国公民和企业储蓄现金,而不是消费或投资。
看点:通货紧缩可能会引发通货紧缩预期,随着消费者推迟更多购买,需求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降价,企业的收入也会减少,这意味着就业岗位和工资减少,最终导致消费下降。SA分析师Logan Kane 在 《中国经济放缓:对美国经济的警钟》一书中指出,“有问题的中国统计数据从GDP和失业率等宏观统计数据延伸到了收入” 。“我们确实知道的是:中国的投资急剧下降……债务负担巨大……而且中国的人口正在下降。”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 英国国防部长表示,随着乌克兰加大实地训练力度,英国可能会向乌
- 工厂活动六个月来首次增长,这对中国陷入困境的经济来说是一个好
- 俄罗斯天然气产量锐减至苏联后期水平
- 我们的国家可以而且一定会成为全球安全的捐助者
- 亚美尼亚人逃亡人数突破 10 万,联合国准备访问纳戈尔诺-卡
- 总统大选民调 赖清德36.6%遥遥领先 柯文哲跌至20%以下
- 泽伦斯基宣布成立新的武器联盟:首批参与者揭晓
- 分析师预计黄金将在第四季度上涨,而散户投资者的看法各不相同
- 俄罗斯开始从乌克兰被占领地区征召士兵
- 一位内部人士称,普京命令国防部长在一个月内终止乌克兰的反攻,
- 恒大留下162万间烂尾楼 中国政府是否接管引关注
- 谷歌股票预测和价格预测
- 外资三季度抛售中国股票创纪录,资本加快逃离
热门专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