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低调应对以色列反击,暗示不再报复
以色列据信星期五(4月19日)凌晨对伊朗实施报复性空袭,导致伊朗境内一座城市上空发生爆炸声之后,德黑兰似乎刻意低调应对这一事件,并且暗示它没有计划对以色列的报复性空袭再作报复。
不过欧盟和正在意大利举行会议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外长们仍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路透社在其报道中指出,伊朗的反应似乎意味着它也试图避免引发一场地区性大战。
美国东部时间星期四(4月18日)晚间美国多家媒体援引一名美国高级官员的话表示,以色列向伊朗发出报复性打击,导弹击中了伊朗境内的至少一处地点。但伊朗方面说,伊朗并没有遭到导弹袭击,但在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Isfahan)击落了三架可疑的无人机。https://t.co/0LTgCr1ZIh pic.twitter.com/7M6JuOxyj0
—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April 19, 2024
路透社进一步指出,以色列对伊朗的“有限”袭击和伊朗的“低调”应对,反映了国际社会外交努力的成功。自从伊朗上周六以报复其驻叙利亚大使馆被袭为由,对以色列发动史无前例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以来,外交官们日夜马不停蹄地奔走忙碌,目的就是要避免中东地区爆发一场全面战争。
伊朗官员和媒体都表示各地传出的爆炸声并不多,主要是伊朗防空部队在伊斯法罕市上空拦截三架无人机而发生的爆炸。伊朗甚至将此次空袭描述为“渗透者”而不是以色列发动的袭击,从而淡化了进行报复的必要性。
路透社指出,一位伊朗官员向该社记者表示,伊朗没有为了此次袭击而对以色列实施报复的计划。
“这一事件的外国源头尚未得以证实。我们并未受到来自境外的袭击,而目前的讨论更倾向于渗透而不是袭击,”路透社引述这位官员的话说。
以色列对这一事件也从未发表任何声明或说法。它此前连续多日都表示正计划对伊朗星期六的空袭进行报复。伊朗和以色列虽然在中东地区通过代理人进行了几十年的影子战争,但是伊朗过去从未对以色列本土直接发动过袭击。历时半年的以哈战争使得以色列与伊朗的对立和对抗急剧升温。
自从以色列军机据信在4月1日空袭伊朗驻大马士革大使馆的领事部大楼,导致包括两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在内13人死亡之后,伊朗和以色列这两个宿敌之间爆发大规模直接冲突的风险便陡然升高,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
伊朗上周六对以色列发动的空袭虽然史无前例,但是并未导致任何人死亡,而且造成的损失也微乎其微,因为以色列及其盟友成功拦截了几百架/枚伊朗发射的无人机或导弹。
包括美国在内的以色列盟友连日来一直对特拉维夫施加强大的压力,要求任何报复行动必须精准微调到确保不会引发局势螺旋性恶化。英国和德国外长本周还访问了耶路撒冷,而且西方国家为了安抚以色列还扩大了对伊朗的制裁。
作为以色列极右政府内部要求对伊朗强硬报复呼声的一个迹象,以色列鹰派的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本-格维尔(Itamar Ben Gvir)在以色列星期五的报复性空袭之后只在X平台上贴出一个词的反应:“软弱!”
七国集团呼吁各方克制
以色列星期五的报复性空袭结束后,世界各国都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保持地区稳定绝对有必要,而且所有各方都要避免进一步的行动,”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指出。
北京以及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也发出了相似的呼吁。
正在意大利卡普里岛举行会议的七国集团外长们警告要就伊朗上周六对以色列的空袭实施新的制裁,但同时呼吁双方避免让冲突升级。
作为会议东道主的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安东尼奥·塔亚尼(Antonio Tajani)星期五表示,三天外长会议的议程将做临时改动,以便优先讨论最新发生的事件。他同时呼吁伊朗和以色列双方保持克制。
“七国集团一直而且还要为局势降温做努力,”美联社引述塔亚尼在一场记者会上的话说。他表示,这包括降低紧张局势,实施停火,释放人质,以及向巴勒斯坦人民提供更多救援物资。
七国集团的外长们谴责了伊朗最近对以色列的空袭,强调“七国集团支持以色列安全”。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 谷歌反垄断裁决避免了最坏的情况后,Alphabet 的股价正
- 特朗普再次对普京表示“非常失望”,发誓尽快做“点什么”
- 债券收益率上升,股市回落
- 粮食券砍补助新规生效 240万人痛失福利
- 战时压力将俄罗斯企业亏损推至大流行以来的最高水平
- Coinbase、OKX 将加密货币推入澳大利亚退休系统
- 习普会后 中国外交部宣布「对俄免签1年」
- 顶尖大学也撑不住了 芝大裁员400 砍1亿支出
- 美元走弱及美国降息预期,金价创历史新高
- 俄乌紧张局势引发供应担忧,油价上涨
- 白银冲破40美元创13年新高 避险需求与供应短缺双重加持
- 特斯拉新车挂牌数8月在欧洲部分国家继续雪崩 难挡双重压力
- 即使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关税非法,关税的案件也可能不会结案
- 乌克兰敦促中国推动俄罗斯结束战争,普京抵达北京进行会谈和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