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加剧中国工厂通缩压力 4月PPI创半年最大跌幅
在与美国的贸易战持续加剧背景下,中国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创下六个月以来最大跌幅,消费者价格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降,显示出经济面临持续通缩压力。高盛等多家国际投行已将2025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下调至官方“约5%”目标以下。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六(5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PPI同比下降2.7%,较3月的2.5%跌幅扩大,虽好于市场预期的下降2.8%,但仍反映出制造业价格持续疲软。与此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与3月持平,符合路透社调查中分析师的预测。
路透社援引品钛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当前中国仍面临持续的通缩压力”,“随着出口可能进一步下滑,这一压力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加剧。”
他补充称:“即便中美能在谈判中取得进展并削减关税,关税水平也难以恢复到4月之前的状态。要应对通缩问题,必须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提振内需。”
数据显示,4月CPI环比上涨0.1%,扭转了3月环比下降0.4%的趋势,但仍低于经济学家对物价持平的预期。剔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动因素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与3月持平,表明内需回升依然乏力。
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高企的居民债务水平以及就业不稳定持续抑制投资和消费信心,使得通缩压力居高不下。当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还面临贸易壁垒上升带来的外部冲击。
不过,外界也寄望于中美贸易关系缓和。中美高层已于本周六在瑞士日内瓦展开谈判,被视为缓和当前紧张局势的初步尝试。
在国内消费持续承压的同时,中国政府正加紧出台刺激措施。上周,中国宣布包括降息和大量流动性注入在内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旨在提振各领域消费需求。
随着贸易战对出口造成拖累,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行已将2025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下调至官方“约5%”目标以下,理由正是持续升级的贸易摩擦对经济构成实质性冲击。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 俄罗斯意外承认了三年来否认的事情:战争正在破坏其经济
- 乌克兰的柳蒂无人机弹头增长了 50%,但代价是射程扩大了 4
- 司法部发布与生俱来的公民权更新
- 泽连斯基和他的办公室负责人叶尔马克分享了在英国举行的顾问会议
- 美国财报季近尾声 未来一周注意美股四大观察变量
- 普京在“阿拉斯加和平计划”中要求乌克兰割让新领土——美国可能
- 罗马尼亚就运往欧洲的受氯污染的阿塞拜疆石油调查俄罗斯
-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乌克兰和欧洲拒绝普京的停火提议,在特朗
- 泽连斯基拒绝特朗普关于乌克兰可能与俄罗斯交换领土的提议
- 奥克兰港进口量跃升 31%,因为公司急于击败特朗普的关税
- NuScale (SMR) 第二季度收入飙升 710%
- 俄罗斯天然气帝国崩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欧洲的出口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