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离重型坦克舰队
中国正在放弃重型坦克的大规模编队,转而使用针对特定战区量身定制的专用战车。
今天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上凸显了这一转变,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在阅兵式上展示了一整套新型装甲系统,包括中型 100 式坦克和几辆基于其底盘的车辆。
Type 100 和相关平台的出现被解释为教义支点的明确证据。北京没有将资源集中在大量重型主战坦克上,而是将资源用于更轻、机动性更强、更适合在困难地形或两栖登陆作战的车辆上。
装甲车专家、首席分析师谢尔盖·别列祖茨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不再需要主战坦克舰队,因为曾经被认为是其最有可能的对手的俄罗斯已经淡出舞台。印度现在已经承担了这一角色,由于与印度的唯一陆地边界是拉达克走廊,因此可以沿着山路快速行驶的轻型车辆更为重要。他们的发动机不会在高空负载下窒息。
选择拉达克作为可能的战区强调了开发更轻型装甲平台的逻辑。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方,像99A2式这样的重型坦克在发动机性能和机动性方面遇到了严重的限制。相比之下,新型100式中型坦克和15式轻型坦克的设计目的是在高海拔条件下保持动力和机动性,同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火力来对抗印度在喜马拉雅山的装甲。
“这些坦克的另一个作用是潜在的第二波登陆台湾。它们更适合从船上部署,“他解释道。
这种观点将北京的装甲现代化与其台湾战略直接联系起来。虽然重型坦克仍然难以在台湾海峡运输和登陆,但中型车辆可以装载到登陆艇上,在海滩上快速部署,并用于确保内陆阵地的安全。对于解放军来说,运输火力与机动性相结合的坦克的能力对于在任何两栖战役中保持势头至关重要。
别列祖茨基指出,他将中国早期的坦克设计称为“山地坦克”,因为它们适合极端地形。“多年前,基于这些考虑,我将 99A2 式 VT-2 称为'山地坦克',这个标签一度在俄语军事文献中流行起来。我们在今天的阅兵式中看到的,证明这种趋势不仅持续下去,而且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中国装甲部队的演变反映了其对俄罗斯的看法不断变化。几十年来,北京一直在为可能跨越蒙古开阔草原或进入西伯利亚的大规模战役做好准备。别列祖茨基认为,这个概念现在已经过时了。
“以前的坦克舰队主要是为蒙古草原的战斗和西伯利亚的突破而设计的。如今,俄罗斯已成为严重依赖中国的附庸国。如果北京想收复俄罗斯在17世纪至19世纪夺取的领土,只需向莫斯科提供巨额战争贷款即可实现——俄罗斯无法偿还。在这种情况下,还款将以领土的形式进行。这个计划有其风险,但它们远小于进行全面的装甲战役。
在别列祖茨基看来,中国不再需要重型装甲编队来应对与俄罗斯的潜在冲突。相反,北京可以运用政治和经济杠杆来实现其在西伯利亚和中亚的目标,同时优先考虑军事资源来应对印度和台湾等更紧迫的威胁。
中国从重型坦克舰队转向专用战车,凸显了其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和环境所做的努力。北京展出的 100 式中型坦克及其衍生车型不仅仅是新型号,更是理论变革的象征。
通过将其地面部队与拉达克和台湾的战略优先事项保持一致,并按照类似的路线重塑其空军,北京正在表明它更重视质量、适应性和特定任务设计,而不是传统的集体火力概念。
对于防务观察员来说,这次阅兵式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窥见解放军未来的未来方向。对 100 式的强调表明,中国打算围绕机动性和专业应用重新定义其装甲部队,而不是压倒性的重型车辆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