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登月地点 看上同个陨石坑
美、中兩國都有登月太空計畫,也都選中月球南極附近的「沙克爾頓」(Shackleton) 隕石坑當登陸地點;美國太空總署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表示,現有法規規定不得與中國分享太空科技,但專家呼籲兩國科學研究合作,以取得更大成果。
香港南華早報29日報導,沙克爾頓坑長13哩寬2.85哩,可能留有結冰水,可望支持人類在月球設太空站而生活,而吸引美、中太空計畫的興趣。
據悉兩國登月任務的登陸艇都準備降落在沙克爾頓坑,美國今年稍晚進行,而中國在2026年。截至目前,兩國登月計畫分頭進行,但美國太空政策學者呼籲,美國應該保持溝通專線暢通,以便可能合作。
美方登月器命名為Intuitive Machines 2,中國則是嫦娥七號;兩登月艇都將由沙克爾頓坑表面挖出深3.3呎的洞,研究採集到的月球樣本,也都會帶設備前往,探索隕石坑的恆暗區,例如其坑底,尋找結冰水的蛛絲馬跡。
南華早報表示,雖說類似的太空任務一般提供各國合作的機會,但美國國會2011年通過「沃爾夫修正案」(Wolf Amendment),限制太空總署直接與中方機構合作,以防科技被竊。
尼爾森4月在國會2024年會計年度聽證會上表示,修正案效力屆時仍在,強調的是與中國進行「太空競賽」。
尼爾森表示,太空總署及中方都打算前往沙克爾頓坑,他擔憂假如中方先到,會主張當地是其地盤,不讓美方登月艇靠近。
中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政治學教授韓德伯格(Roger Handberg)表示,樂見美、中未來合作;他表示,大家都在談美、中是登月任務的領袖,就制定登月規則扮演主要角色,這意味應廢止沃爾夫修正案,以便有建設性的事功可以完成。
韓德伯格表示,依1967年110多國簽署的「外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太空不會成為衝突區,一般供合作之用,所以還有時間制定出解方,以吻合條約的初衷。
过去24小时新闻
- 黄仁勋称其为“史上最大 AI 基础设施项目”,OpenAI
- H-1B风暴冲击印度IT产业 美企每年恐支付140亿美元费用
- 甲骨文将打造美版TikTok 中媒:仅授权数据安全业务
- 人工智能乐观情绪推动股指创下新高
-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偏远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对军事补给至关
- 中国官宣:福建舰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首次弹射成功完成
- 中矿业国企酿生态灾难 遭赞比亚求偿800亿美元
- 图斯克:当飞行物侵犯波兰领土并飞越领空时会将其击落,毫无疑问
- 数百万美国人成为重大网络攻击目标
- 泽连斯基:我们不能等待结束战争的“明确协议”
- 北约在俄罗斯无人机入侵后加强东翼防御
- 泽连斯基称,乌克兰将开始出口海军无人机和其他武器
- Fed主席鲍尔周二谈话 将发表经济前景看法 市场紧盯
- 特朗普再次威胁要收回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塔利班军头:不惧怕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