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踢出美国交易所的威胁越来越大,香港将从中受益
那些接触过中国ADR的人——无论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处理中国市场的股票策略师——现在都在考虑一个问题:美国真的会把中国公司踢出其证券交易所吗?
一些中国最大的公司在美国进行贸易,包括 JD.com(财富全球 500 强第 47 位)、阿里巴巴(第 70 位)和拼多多控股(第 442 位)。但这些巨头和许多小得多的公司可能会作为美国上市公司的存在,受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北京发起的贸易战的威胁。
上周,包括众议院中共特别委员会主席、众议员约翰·穆莱纳尔(John Moolenaar)在内的几位共和党国会议员写信给最近任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保罗·阿特金斯(Paul Atkins),“对中国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持续存在表示严重关切”。
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的一封信中,议员们指出了在美国上市的大大小小的中国公司,从阿里巴巴和 JD.com 等巨头到电动汽车品牌小鹏和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商 Pony.AI 等小型初创公司。
“一切都在桌面上”
自 2 月下旬以来,对退市的担忧日益加剧,当时特朗普在他的“美国优先投资计划”中再次威胁将中国公司踢出美国交易所。在备忘录中,特朗普命令官员确定中国公司是否遵守美国的审计标准,并调查这些公司用于在外汇上市的结构。
从那时起,政府官员拒绝排除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采取行动的可能性,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4月中旬的一次电视采访中指出,“一切都在桌面上”。
“威胁正在以明显的方式增长,”Leverage Shares 的研究员 Sandeep Rao 说。
追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自“解放日”以来下跌了约 7%。相比之下,追踪在中国城市交易的科技公司(包括一些也在美国交易的公司)的香港恒生科技指数同期下跌了 4.6%。
长期以来,中国公司一直转向美国深厚而流动性强的市场来筹集资金。阿里巴巴于 2014 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 IPO 筹集了 250 亿美元,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 IPO,仅次于沙特阿美 2019 年在利雅得上市。
根据《南华早报》援引的交易所数据,截至 3 月底,有 286 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总市值为 1.1 万亿美元。
然而,美国投资者一直抱怨中国公司的审计标准不佳。从技术上讲,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需要向美国监管机构公开账目,但中国官员经常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此类访问。2020 年,中国咖啡连锁店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被揭露夸大销售额,这是压垮国会的最后一根稻草,国会通过了《追究外国公司责任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命令中国公司允许其进入美国监管机构,否则将面临被美国交易所驱逐的风险。
经过多年的谈判,中国于 2022 年同意让美国监管机构审查中国香港的审计文件,解除了退市威胁并安抚了投资者。
尽管如此,随着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开始探索在香港二次上市,损害已经造成。去年,阿里巴巴将其在香港上市升级为主要上市,允许这家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通过香港的南向通计划吸引中国大陆投资者。
Rao 说,一些投资者“由于退市威胁,已经从持有美国股票转向持有香港股票”。
香港或许是赢家
4 月中旬,高盛估计,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价值约 8300 亿美元的中国公司股票,分布在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市场。其中约 2500 亿美元来自中国的 ADR。
尽管如此,“与五年前相比,外国人,尤其是美国持有者的股票持有量已经大幅下降,”摩根大通私人银行(JPMorgan Private Bank)亚洲股票策略师卡梅伦·崔(Cameron Chui)在周三向记者通报情况时被问及退市的可能性时表示。“风险肯定已经有意义地降低了。”
Rao 指出,即使中国公司真的退市,美国投资者可能仍然能够继续交易中国公司——这只是在保护较少的场外交易市场。腾讯是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主要在香港上市,但也在美国场外交易市场交易。
与此同时,中国公司已经在喃喃自语地寻找其他选择。在上海车展期间与记者交谈时,Pony.ai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彭建军(James Peng)表示,该公司有可能在香港二次上市,但该公司确认这家初创公司正专注于发布其下一代汽车。
吉利汽车还将其在美国上市的电动汽车品牌极氪私有化,该品牌在纽约首次公开募股仅一年后,以简化这家中国汽车巨头的运营并提高盈利能力。
在 4 月中旬的报告中,高盛强调了 27 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可能有资格在香港上市(无论是二次上市还是主要上市),包括拼多多、零售股票交易平台富途和数字物流平台 Full Truck Alliance。
但一些中国公司正在冒着地缘政治的危险,寻求在美国上市。中国茶叶连锁店 Chagee 在美国 IPO 中筹集了 4.11 亿美元,并于 4 月 17 日在纳斯达克上市。
香港看起来是一个更具吸引力——或者至少不那么糟糕——的股票交易地。在香港主要上市为中国大陆投资者交易公司股票提供了可能性。近几个月来,随着中国大陆投资者涌入以阿里巴巴和森美半导体国际制造公司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热潮,南向资金流入(即从中国大陆进入香港)激增。
“如果你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至少在香港二次上市是相当明智的,”Rao 说。
香港正在经历 IPO 复苏,因为中国大陆公司现在希望通过“海外”上市来利用全球资本。去年 11 月,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美的(Midea)以 40 亿美元的 IPO 拉开了序幕;Mixue 是一家比麦当劳还多的冰淇淋连锁店,紧随其后 3 月。
香港预计未来几个月至少还会有两家重磅 IPO。特斯拉的主要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香港筹集 50 亿美元。(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正在协助 IPO,这已经引起了国会的审查。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汽车也正准备在香港上市,以筹集 15 亿美元。
但香港并不是纽约的完美替代品。“这没有任何积极因素。香港的流动性与美国不同,“崔周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