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延后退休年龄 分析:纾缓养老金财政重担
中国将自明年起逐步延后法定退休年龄,较现行制度延迟3至5岁。分析指出,这将有助纾缓人口老化对养老金的财政压力,但政策只是治标,治本还须解决人口结构问题和提振经济。
中国退休制度将迎来重大变革,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天通过决定,明年元旦起,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由60岁延迟至63岁,女干部由55岁延至58岁,女职工则由50岁延至55岁;2030年元旦,将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
有香港媒体社论今天指出,中国目前退休年龄制度制订于1950年代,一直没有改动,可是人均预期寿命已由当时约40岁增至78.6岁,退休制度追不上时代需要;而人口老化日趋严峻,出生率已连续两年呈负成长,劳动人口由2011年9.4亿人减至去年的8.6亿,官方估计60岁或以上人口将由去年2.97亿增至2035年的4亿。
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衍生两个问题。第一,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赡养人口增加。据官方数据,全国参与社保养老金在职人数逾3.79亿人,已退休人士近1.42亿人,意味2.67个在职工人供养一名退休人士;北京大学一项研究推算,到2050年是1.6名在职工人供养一名退休人士,对劳动市场和经济将造成沉重压力。
其次,人口老化代表领取退休金人数将越来越多,但缴纳社保养老金的供款人越来越少,社保养老金将入不敷出;中国社科院更大胆估计,到了2035年,全国养老金结余将耗尽。
对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逐步延后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社论说,延迟退休年龄只是缓解养老金的财政压力,要解决问题,须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设法完善退休制度,因为单靠基本养老金并不足够,须设法鼓励民众自愿购买个人养老金,但中国股市近年低迷,社保基金去年投资都亏损5%,民众更不敢买个人养老金。要扭转民众不愿投资心态,当局须设法提出新措施刺激经济,当经济好转,可望带动股市回升,社保基金以至个人养老金有可观投资回报,自然让更多人对买基金重拾信心,为未来退休生活早作部署。
此外,长远来说要推出政策鼓励生育,包括生育补贴、税务宽减和加大托儿服务,借此让出生率重回正成长;而若能稳住就业环境,保障青年有工作有稳定收入,鼓励生育自能事半功倍。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 特朗普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创纪录打击做出反应
- 卢比奥透露俄罗斯自 2025 年初以来的前线损失
- 俄罗斯试图通过无情的攻击让乌克兰人受苦并逃离 — 弗拉基米尔
- 尽管存在关税不确定性,标普500指数仍攀升至历史新高
- Alphabet:技术势头开始转变
-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向和平迈进,将俄罗斯赶出南高加索地区
- 摩根大通将在采用“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后成为市值万亿美元的公司
- 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和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布伦南正在接受特朗普司
- 专家称克里米亚的巨大雷达缺口创造了乌克兰无人机走廊
- 绿卡持有者转为美国公民现在面临失去美国公民身份的风险
- 达席尔瓦称巴西将以“对等”回应特朗普的 50% 关税
- 特朗普公布第二批关税函 菲律宾汶莱六国在列 尚无台湾
- 科技股走强和债券收益率下降推动股市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