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供应受限,否则石油可能会跌至30美元

11/27/25 09:27 | 来源: The daily overview | 已有(0)点评| |

如果石油跌到30美元一桶,俄乌战争必然结束。俄罗斯的钱袋子彻底空了。

油市再次面临大幅下滑,风险不再只是短期下跌,而是结构性地向价格水平回落,这将考验生产者的预算和能源投资者的耐心。如果供应增长持续超过需求,基准原油价格可能会被拉低至30美元左右,这一区间将重塑从页岩钻探计划到生产国政府财政的方方面面

我认为当前的局面是典型的晚周期挤压:生产商基于全球消费会持续吸收每一桶额外桶的假设,加大产量,而需求信号正在减弱,库存也在悄然重建。除非主要出口商果断控制流动,否则市场自身的平衡机制将是大幅降低的清算价。

供应膨胀速度超过了需求吸收的速度

核心问题很简单:全球石油供应的扩张速度超过了全球的燃烧能力。非欧佩克生产国,以美国、巴西和圭亚那为首,尽管关键消费区经济增长放缓,仍以媲美页岩油繁荣时期的速度增加。这种组合已经转化为商业库存增加和期货曲线趋于平坦,这些都是市场正从短缺转向顺差的典型信号,正如近期库存数据需求预测所反映的那样。

在需求方面,曾经吸尽所有可用油桶的后疫情反弹正在失去动力。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工业活动放缓,车辆车队效率提升,以及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Atto 3等车型电动汽车的稳步增长,都限制了汽油和柴油的使用增长。近期消费预测显示全球石油需求仍在上升,但增长幅度远低于封锁结束后立即出现的激增,这意味着即使是适度的供应超支也可能大幅推低价格。

OPEC+面临减产的信誉测试

理论上,OPEC+联盟的存在正是为了防止这种过剩现象,但其管理周期的能力正面临压力。已有多位成员承诺自愿削减,但遵守情况不均衡,一些生产商正悄悄超标以争取收入。市场参与者对宣布的减产是否真的意味着实际的桶被禁水变得越来越怀疑,这种怀疑情绪也反映在每次OPEC+发布克制声明后价格迅速下跌。

我将当前时刻视为对该组织事实上领导人的信誉考验,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如果他们愿意承担更深、更透明的削减,他们仍然可以收紧平衡,守住远高于30美元的底线。如果他们反而优先考虑市场份额或国内预算需求而非纪律,联盟就有可能滑向熟悉的模式——成员们谈论协调,却集体过度生产。近期供应评估已凸显非OPEC增长正在侵蚀卡特尔的定价权,这意味着任何对减产的犹豫都将在期货市场迅速受到惩罚。

页岩生产者则更为谨慎,但并非免疫

与上次大衰退不同,美国页岩岩公司不再竞相钻探,但其产量仍显著提升全球盈余。多年来的投资者压力促使二叠纪盆地及其他投资领域的上市运营商优先考虑现金回报而非单纯的成交量,资本预算比2010年代繁荣期更加严谨。即便如此,水平井和更长支井的生产力提升意味着相对适中的钻机数量也能维持高产量,这一动态在近期钻井生产率报告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果原油价格跌入30美元,我预计该行业的反应会比许多国家支持的生产商更为强烈,但调整不会立竿见影。许多页岩运营商对冲部分产量,缓冲初期冲击并延迟停工,而服务合同和租赁义务则能在利润率下降时维持钻探活动一段时间。价格信号与减产之间的滞后在钻井和产出数据中记录的过去周期中可见一斑,这表明如果OPEC+犹豫不决,单靠页岩岩无法快速实现市场再平衡。

增长放缓和能源转型带来的需求风险

在需求方面,下行风险主要集中在两个主题上: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能源转型的结构性影响。全球GDP预测已下调,多个主要经济体的指标通常意味着货运量减少、航空旅行减少和工业燃料消耗减少。近期的增长预测已显示出比支撑三位数原油价格时更为凉爽的环境,而当制造业和贸易承受压力时,石油需求往往表现不佳。

在这种周期性阻力之上,还伴随着某些区段逐渐但持续地远离石油。电动汽车在全球车队中仍占少数,但其在中国和欧洲等市场的新销量迅速增长,削弱了过去几乎自动化的汽油需求增长。与此同时,内燃机汽车、卡车甚至飞机的效率标准正在收紧,这意味着每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桶数减少。这些趋势在近期电动汽车普及和能源展望研究中都有记录,即使全球石油使用距离峰值仍有很大差距,它们也共同限制了消费的上升空间。

如果价格滑落到30美元,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如果原油基准跌落到30美元并保持低位,冲击将在能源领域分布不均。包括一些深水和油砂项目在内的高成本生产商将面临巨大压力,边际页岩矿区的边际钻探很可能会被搁置。高度依赖碳氢化合物收入的国家政府预算将面临压力,迫使削减开支、借款或货币调整。过去的低价事件,体现在大宗商品市场分析中,显示当依赖石油的国家每桶预期收入损失数十美元时,财政压力会迅速加剧。

对于消费者和进口经济体来说,持续的原油价格降低将类似于减税,降低司机、航空公司和制造商的燃油费用。然而,这种缓解也可能伴随副作用。极低的价格会减缓对新供应和替代能源的投资,导致市场趋于紧缩,未来波动性加剧。历史市场回顾强调,价格下跌期间投资不足的周期往往会埋下下一次高峰的种子,这也是为什么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对将下行视为永久新常态持谨慎态度。

(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关键词: 石油、供应、OPEC、页岩
已有(0)条评论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热门专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