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带来机遇? 大摩吁中国:对其他国家关税降到0
面对美国关税战冲击全球,中美贸易战摩擦升温,摩根史坦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近日出席研讨会时表示,这其实也是给中国提供机遇,他建议中国一定要出手快,将美国以外国家的关税到降到零,并且将中国一年内需在未来五年增加30%至3兆美元, 以此扩展中国在地缘政治上的空间。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9日线上举行CMF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02期,邢自强出席并做主题演讲。 他首先指出,关税冲击对美国自身造成的伤害很大,也会重创全球经济,结合美国经济跟中国之间的直接渠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和间接渠道,如果全球被拖累下来,也会影响到中国,目前已经看到中国进行反击的勇气,接下来是要有智慧去对冲和有战略去破局。
他认为,这时候比拼的是中国能否争分夺秒推出相关刺激政策,抵消掉关税的冲击,在博弈中占据上风。 因为贸易战对全球都产生损害,这时候比的是谁受损相对小一点。 中国在今年两会已经制定约人民币2兆元广义赤字的扩张,他建议,可能不要再等到7月底政治局会议,也不用等到4月份、5月份一些像出口数据、采购经理人指标显著回落了,政策推进流程要加快,「一定要出手快,毕竟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不等人,中美之间的信心博弈不等人。」
邢自强强调,更关键的是怎样抓住这次美国主动选择,为了治理其国内社会问题,从冷战之后它建立的这种全球贸易体系逐步的退缩,走向孤立主义,其实也给中国提供机遇。
谈到要如何应对美国走向退缩的贸易保护主义时代,邢自强提出,一是对美国之外的国家,在未来五年把关税降到零,对其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自身民营企业投资准入限制降到零,对中国自身产业补贴降到零; 其次是2030年中国内需消费目标增加30%,比今年规模增加3万亿美元。
他并建议,当美国未来的关税机制可能会长期存在,中国过去二十多年以供给侧和工业制造为主导的增长范式面临巨大的挑战,现在是一个战略抉择期,继续坚持供给侧立国、工业制造导向,还是要转向内需消费,通过社会福利的改革构建更加平衡的经济和贸易。」
邢自强提到,一些欧洲背景智库担忧,当美国市场逐渐封闭,中国过剩产能产品会大量涌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给欧洲、亚洲、南美带来压力,这个担忧有一定的合理性,甚至可以推断,未来一小段时间如果中国继续坚持供给侧为主导的外向型的制造立国的经济模式,欧亚各国会效仿美国,纷纷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最终全球贸易回到二战前的割裂状态, 这将极大增加中国在地缘政治上拓展空间的难度。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中国当前一年消费内需是10万亿美元,占GDP一半,若未来五年增加30%至3万亿美元,这个增量可以填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全球需求的潜在空白,给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欧亚各国企业提供市场机遇。 除了增加3万亿美元消费增量,还包括在未来五年内对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加快开放,将关税降到零,将市场准入限制降到零,将对产业本地补贴降到零,这就给全球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以中国内需增长弥补美国消费市场收缩带来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