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再推动全球石油需求
多年来,世界石油市场的前景一直严重依赖中国,因为中国一直是本世纪需求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但现在,在 2004 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意外事件发生 20 年后,当中国的需求同比达到每天 300 万桶以上,引发了对稀缺的担忧并推高了价格时,人们越来越一致地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很快达到顶峰。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全球需求将在不久之后达到峰值,因为它反映了中国政策环境的具体情况。尽管如此,这使得想象未来市场持续紧缩的时期变得更加困难,许多石油多头和欧佩克+产油国曾预测这将在 2020 年代中后期发生。
中国最大的两家国有石油公司
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在 12 月发布的研究显示,对运输业商品的需求已经达到顶峰,总需求将很快达到顶峰。两人都预计 2024 年全年数据发布后,汽油和公路柴油的使用量将下降,电动汽车 (EV) 销量的增长快于此前预期 ,以及越来越多地使用天然气作为重型卡车的替代燃料,加速了这一下降。唯一仍在增长的石油运输燃料是喷气燃料和煤油。中石化预测,到 2025 年,柴油使用量将从 2024 年的水平下降 5.5%,汽油使用量将下降 2.4%。2024 年前三个季度销售的新重型卡车中有 22% 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预计到 2025 年,电动汽车将取代 15% 的汽油消费量。
石油作为运输燃料的使用量的下降在短期内被工业消费需求的增加所抵消,中国石化显示,从 2023 年到 2035 年,工业消费需求增长了 55%。尽管如此,他们预测的总需求将在 2027 年达到顶峰,并随着运输需求的加速下降而开始逐渐下降。中石油的预测略显乐观 ,但仍显示总需求将在 2060 年达到峰值。
近年来,国际能源署(IEA)和欧佩克(OPEC)等主要机构对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出现了巨大分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政府政策将做出多大程度的改变以应对缓解气候变化的愿望的不同假设。两者都被指责受到政治和一厢情愿的影响,国际能源署的基线情景设想迅速采取缓解措施,而欧佩克预见到一个需求增长足以让欧佩克+的大多数参与者在财务上感到舒适的世界。
国际能源署(IEA)的基线显示,全球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而“已宣布的政策情景”则不那么现实,即所有国家都实现其既定的气候变化缓解目标,并在2025年达到峰值。欧佩克在 2035 年后增长缓慢,但没有达到峰值。在我看来,欧佩克的预测是两者中不太可信的。IEA 的基线可能仍然对缓解措施对需求的影响过于乐观(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尽管如此,中国政策对需求的影响现在还没有出现分歧。
我们仍然有可能看到广泛的需求结果,这将看到在中国见峰后其他地方的需求继续增长。在美国,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将推翻拜登实施的大部分措施。这可能包括结束补贴电动汽车购买的 7,500 美元税收抵免 ,并取消拜登的汽车排放标准,这将有效地迫使电动汽车到 2030 年代中期贡献美国乘用车销量的一半。
随着印度取代中国成为需求增长的最大来源,政府政策仍然朝着保护主义的“印度制造”方向发展,没有采取重大激励措施来实现交通脱碳。然而,新德里正试图吸引特斯拉在该国投资,以降低昂贵汽车的关税来瞄准其高端细分市场。目前的一个大问题是世界其他地区将如何看待中国低端电动汽车,因为它们已经能够生产一些价格低至 12,000 美元的车型。如果其他国家不对中国电动汽车设置保护主义壁垒,它们就可以开始取代在大多数发展中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廉价日本和韩国汽油车和轻型卡车——此举可能会使全球需求高峰更近。
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和石化对石油的需求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可能会在 2030 年之后(即使只是几年)使全球需求达到峰值。然而,如果中国的需求没有持续增长,就很难想象未来会重新对石油稀缺性感到担忧。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原本计划能够通过最后一段稀缺和高价格时期来补充国库,但可能会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