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规划错综复杂 最该做的3关键决定

10/04/25 04:08 | 来源: 世界新闻网 | 已有(0)点评| |

退休规划错综复杂,越来越少人能仰赖退休金,必须另寻收入来源,并处理诸如从不同账户提领资金时的税务管理、何时执行最低提领要求,以及为投资组合制定适当资产配置等问题。 美联社报道,以下是如今规划退休生活者面临的最关键三项决定。

1. 退休后每年应提领多少金额

退休之初,多数人无法确定「适当」的提款率。 4%常被视为刚退休者的安全提款机制,但202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持有30年规划期、平衡型投资组合的刚退休者,3.3%才是安全的提款率; 2024年末,该比率已升至3.7%。 更复杂的是,退休人士每年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支出并非永久不变。

应对策略

依退休时间长短调整提款比率,相较于预期支出期间较长的年轻退休者,年长退休者可合理提高提款比率。

保持灵活性。 多数研究指出灵活调整提款十分重要,尤其在投资报酬下跌时应减少提款。

最大化非投资组合收入。 多数退休者拥有非投资组合收入来源:社安金、退休金、年金、租金收入等。

2. 是否购买长期照护险

长期照护是个令人不安的话题,既不愿面对需要长期照护的可能,费用更可能造成财务困境。 2025年,依金融服务机构Genworth估算,一年长期照护费用达111325元,较前一年上涨7% 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多未涵盖这类照护,仅符合资格的住院后复健费用例外。

需长期照护的机率近乎五五波,问题在于是否及如何为这些费用预作准备。 2019年的研究显示,约半数年满65岁者终生将需接受某种形式的付费长期照护; 若是得知退休期间车辆全损的机率是五成,几乎没有人会选择不投保。

二十年前,购买长期照护险是中产阶级及中高收入者的标准方案; 因富裕阶层可自行负担长期照护支出,低收入者则仰赖医疗补助(Medicaid)计划的长照福利。

然而长期照护保险市场正泥足深陷,尽管近期的高利率改善了保险业者的经济效益,但额外费用的攀升,让多家保险公司全面退出该业务。 消费者原以为购买保险是明智之举,如今却面临三难:放弃已缴费的保单、接受保障缩减,或支付更高保费。

纯长期照护保险已非理所当然的选择,混合型产品正崛起,将长期照护附加条款绑定于人寿保险或年金保单; 但此类产品结构复杂,且通常需以一次性支付方式购买。

应对策略

审慎检视退休资产配置,判断个人是否具备足够资金自行照护、是否符合医疗补助资格,或处于两者之间; 接下来,便能制定长期照护计划。

3. 是否购买年金

理财专家长期倡导将单纯的收入型年金(income annuity)纳入退休规划,主张其能提供长寿风险保障,且给付额度高于债券基金等固定收益投资产品。 年金的给付效益通常随着利率上涨而提升; 作为退休工具的组成部分,年金近年来正获得更多关注。

年金类型差异颇大,包括极实用的一次性缴费的即期年金(immediate annuity),到提供股票曝险、最低生活保障及身故给付等较复杂的产品。

研究显示,购买基础年金比单纯持有同等金额的投资资产更能带来安全感。 然而退休者普遍青睐的年金产品,即最基本的即期与延期年金,却面临销售困境; 原因可能是,投资者不愿动用本金购买,而理财顾问也缺乏强烈动机推荐这类产品。

应对策略

关于年金是否为必需或应选购何种年金,各方尚有争议,但其提供的终身收入确实供不应求; 尤其目前退休的婴儿潮世代中,仅约四分之一享有退休金,而往后世代的退休金比率更呈下降趋势,更凸显年金的必要性。

思考终身收入的起点并非年金,而是最大化社安金的给付额,这个由美国政府担保的年金。 正如社会福利专家麦克·派柏(Mike Piper)所指出的,对健康状况尚可的单身人士而言,延迟申领至70岁才是明智之举。

对于已婚夫妇而言,收入较高的一方延后申领往往能提升夫妻终身总收益。 唯有在透过社安金实现终身收入最大化后,若退休者需要更多收入,年金才应纳入考量。 对于能从退休金获得可观收入的退休者而言,年金的实用性则相对降低。

关键词: 退休、资产、策略、意料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