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识别技术扩至全美16机场 TSA澄清乘客隐私未受侵犯
运输安全局(TSA)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在机场安检站查验旅客身份的做法,目前已经扩大至全美16个机场。虽然这一新技术增加了安全性并让安检程序更加快速,而且机场也是在自愿情况下决定是否参加,但已经引发了对乘客是否受到侵犯的关注。
据美联社及《霍士新闻网》报道,该试点项目目前扩大至全美16个机场,它们分别为巴尔的摩机场、华盛顿特区附近的列根机场,亚特兰大、波士顿、达拉斯、丹佛、底特律、拉斯维加斯、洛杉矶、迈阿密、奥兰多、凤凰城、盐湖城、圣荷西,以及密西西比州的格尔夫波特-比洛克西(Gulfport-Biloxi)和杰克逊(Jackson)机场。
TSA退休官员杰弗里斯(KeithJeffries)称,新冠疫情大大加速了这种“非接触式”技术的推出,使得乘客无需将文件交给工作人员审查。旅客将他们的驾照放入一个可以读取卡片的插槽中,或将护照放在读卡器上,然后看着平板大小的屏幕上的摄像头,摄像头就会捕捉他们的图像,并将其与他们的ID进行比较。
全美每天有240万人次的航空乘客。TSA表示,该计划的目标是提高身份验证的准确性,并确保乘客顺利通过检查站。
尽管TSA声称该试点项目是自愿性质而且迄今显示效果不错,但批评人士对此新技术表示担忧。包括4名民主党人和一名独立人士的5名议员,2月致信TSA要求停止该计划,称“政府加强对国人的生物识别监控,对公民自由和隐私权构成威胁 。”
乔治城大学隐私与技术中心的司法研究员福斯特(MegFoster)称,人们担心面部识别技术存在偏见,例如更难识别少数族裔的面孔。此外,外部黑客也会想方设法侵入政府系统以图不轨。
TSA表示,早期结果是积极的,该技术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族裔等因素识别乘客的能力没有明显差异。TSA项目负责人林杰森(JasonLim)说,TSA“非常重视”隐私和人权问题,在机场拍摄下来的旅客图像没有被汇入数据库,照片和ID一旦确认即被删除。虽然在项目试点阶段一些特定数据的确与国安部科学技术局共享,但会在24个月后删除。林杰森强调,摄像头只有在有人放入身份证时才会打开,因此不会随机收集机场人员的图像。
过去24小时新闻
- 经济增长乏力,人民币汇率跌至半年来最低水平
- 俄中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 日本战机升空警戒伴飞
- 中国最大国有银行降低存款利率
- 美国高级将领称,乌克兰已让“俄罗斯飞行员感到恐惧”
- 中国一线城市限购有望放宽 上海房产及租屋市场日趋萎缩
- 中加关系难解 加拿大不愿中国加入CPTPP
- 红十字会应该在被洪水淹没的被占领土上拯救人们 - Zelen
- 北京疯狂挹注莫斯科侵略资金! 中俄5月贸易额创下进犯乌克兰后
- 华为手机发展受限跌落神坛 台湾品牌店屡传熄灯
- 美中关系紧张 美国红杉资本拆分中国业务并更名
- 史指那指收跌 大盘指数波动
- 乌克兰大坝爆炸后,普京的举动适得其反,因为军队在洪水中“一扫
- 中国进出口数据表现差 靠贬值刺激进出口换外币失效
- 乌克兰总理指控俄军炸坝造成"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
- 全球需求疲软 中国5月出口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