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国协助俄无人机产业 供应链涉欧洲、台湾

08/08/25 02:21 | 来源: 世界新闻网 | 已有(0)点评| |

没有中国人的帮助,俄罗斯早就投降了。

乌克兰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在协助俄罗斯发展本土无人机产业、落实「国机国造」政策扮演内核要角,运用的供应链和贸易伙伴更扩及中国以外,涵盖欧洲及一家位于台南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制造商。

调查报告引用国际进出口贸易数据提到,自20248月至20251月,一家登记在俄罗斯无人机生产重镇阿拉布加(Alabuga)经济特区的公司Morgan LLC,自中国进口总金额超过483万美元的货品,其中最大供应商包括同时也从事生产的苏州ECO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以及苏州顺心阁进出口贸易公司。被点名的台厂生产的约14万组电池是经由顺心阁的贸易活动,流向俄方。

根据乌克兰情资,尽管Morgan LLC在商业登记数据自称为物流运输业者,公司实际上从事的是供应无人机生产所需零组件。Morgan LLC曾在业务文档注明,进口的锂聚合物电池将用于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即对乌战争)。乌方曾在俄军使用的「见证者」(Shahed)自杀式无人机残骸发现被点名台厂所生产电池。

调查由乌克兰智库「国防改革中心」(Centre for Defence Reforms, CDR)运行,相关报告近日已提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总部参考。CDR关于俄罗斯军工业供应链的调查结果已数次反映在乌克兰及其他国家政府的制裁措施与对外情资发布,包括英、美,以及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HUR)。

根据这份中央社取得的调查报告,俄罗斯本土无人机产业涉及的中国供应链品项广泛,涵盖引擎、电池、芯片、碳纤维、铝及其他金属制品,以及雷达、卫星定位导航、防空、控制及各式电子设备系统、相关零组件与生产工具,甚至整条无人机机体生产线。供应链也纳入位于中国以外的中资企业。

举例而言,「厦门林巴赫航空发动机」是俄罗斯和伊朗无人机所使用引擎及相关技术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而持有该公司的「福建德龙航空科技」在2010年代初经收购程序,全资控股德国的活塞引擎国际领导品牌「林巴赫」(Limbach),随后并成立子公司「厦门林巴赫」。在被中资收购以前,德国林巴赫即因为涉入伊朗无人机供应链,遭德国政府调查,而厦门林巴赫则在去年10月,因为涉入俄罗斯无人机供应链,遭美国制裁。

根据公开数据,德国林巴赫已不从事量产,但持续开发新科技;厦门林巴赫负责量产,同时接收来自德国林巴赫的技术和科技移转。CDR的报告提到,厦门林巴赫在中国获多项政府补助和税赋减免,今年6月并开始规划建设科技园区,可望大幅提升产能。

CDR分析,俄罗斯发展本土无人机产业,主要仰赖的合作伙伴不是伊朗,而是中国;中国尤其是引擎、定位导航系统等无人机关键组成部分的主要供应源。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CDR掌握的乌克兰军方调查文档,在20222月俄罗斯全面侵略乌克兰以前,中国企业已涉入伊朗无人机的生产供应链;战争爆发后不久,乌军即在俄军使用、源自伊朗的「见证者」无人机残骸发现多项「来自中国」的零组件。不过,进一步分析相关数据可发现,其中也有总部或研发中心位于台湾、在2022年后被部分跨国调查归类为「西方供应链」的企业。

CDR的报告提到,乌克兰战争全面爆发前,伊朗的无人机生产已发展出稳定的中国供应链,而随着俄罗斯自2022年底逐步取得伊朗移转的无人机科技和生产技术,并自2023年积极拓展无人机「国有国造」(而不仅是发展在地组装)、同时摆脱对伊朗提供的整机或现成已组装部件的依赖,俄罗斯无人机所含中国零组件也倍增。

报告指出,仅是俄制「见证者」即有超过40项零组件来自中国,且这还不计入俄方参考「见证者」而另行设计、在本土生产的HarpyGerbera等系列无人机。

尽管俄罗斯运行无人机「国机国造」政策初期曾进度不如预期,乌克兰军方和欧洲情报单位去年的分析已显示,俄罗斯国产无人机生产进度超前:以「见证者」为例,原订目标为至20259月供应俄军6000架,但在20248月底左右,业者已提前一年达标,年产能达4700架。

关键词: 俄罗斯、乌克兰、无人机、中国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