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停止依赖中国来满足石油需求增长了
在其最新的石油市场报告中,国际能源署下调了对全球石油需求的展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一个:中国需求增长放缓。
多年来,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中国一直是石油需求扩张的最大驱动力。现在,这似乎已经结束了。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市场需要适应新的现实。
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报告中写道:“随着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势头似乎已经耗尽,而大多数其他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或下降都只是适度的增减,目前的趋势强化了我们的预期,即全球需求将在本十年末趋于平稳。
亚太石油会议的与会者还讨论了石油市场日益增长的长期结构性变化,彭博社称这对许多交易员和高管来说是未知的领域。事实上,十多年来,中国的石油需求一直以如此强劲的速度增长,以至于交易员和石油高管都认为它会继续以相同的速度增长,他们一定感到自满。
中国的中央控制经济模式支持这种假设,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因为这种经济模型允许在增长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例如,今年的 GDP 增长目标是 5%。这是相当稳健的增长,尤其是与欧洲经济体相比,但每当实际增长较低时,石油市场就会令人失望和看跌。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 4.7%。这被认为是一个疲软的数字,进一步证明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仍在从大流行的封锁中恢复过来。数据显示,尽管去年的进口率创下历史新高,但上半年原油进口量低于去年水平,这支持了这一看法。
这就是许多交易员和一些高管的日子更难过的地方: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脂肪增长后正在放缓。这很可能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永久以两位数或高个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这似乎是意料之中的,因此石油市场的看跌情绪越来越持久。
“从结构性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看起来不太可能成为石油需求的庞然大物,甚至可能成为曾经的其他大宗商品的庞然大物,”Energy Aspects 的 Amrita Sen 和 Livia Gallarati 在 APPEC 会议期间告诉彭博社。“我们仍然相信政府不会允许经济增长崩溃,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增长无疑会乏善可陈。”
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进口正在反弹。8 月,入境人数升至过去 12 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据报道中国经济的低迷毕竟没有那么深。路透社的 Clyde Russell 在一份数据报告中指出,2024 年 8 月的进口数字仍低于 2023 年 8 月的平均水平,下降了 7%。
即便如此,每天 1156 万桶的进口量仍然相当可观。正如路透社的 Russell 所指出的那样,反弹的部分原因是价格下跌,而这些较低的价格很可能在更长的时间内继续刺激需求,直到它们随着供应收紧而开始反弹。因为它会收紧。只有少数人在考虑供应。
中国成为石油需求的风向标,就像它在过去二十年左右的持续强劲增长而成为铜需求的风向标一样。然而,对于许多石油交易商来说,在预测价格变化时,这似乎已成为唯一需要关注的事情。供应对这些交易员来说几乎变得无关紧要,这可能会带来回旋镖——因为 OPEC+ 正在限制产量,现在美国钻探商开始放慢速度以应对价格下跌。毕竟,供应总是对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
中国的原油需求不太可能保持与过去 20 年相同的增长速度,这确实需要对现实进行一些调整。从现在开始,需求增长可能会更缓慢。供应会做出回应。无论是在欧佩克还是国外,没有生产商愿意让市场供过于求。因此,钻探人员将调整产量以更好地满足需求。
对于交易员来说,他们可能需要适应这样一个现实,即他们需要关注不止一个因素来尝试了解油价的走向。当然,中国仍将是价格预测的重要因素。这根本不是每个人都在关注的一个因素,忽略了其他因素,例如欧洲的石油需求虽然下降,但下降速度非常缓慢,这意味着绿色欧洲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为全球石油需求做出坚实的贡献。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 特朗普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创纪录打击做出反应
- 卢比奥透露俄罗斯自 2025 年初以来的前线损失
- 俄罗斯试图通过无情的攻击让乌克兰人受苦并逃离 — 弗拉基米尔
- 尽管存在关税不确定性,标普500指数仍攀升至历史新高
- Alphabet:技术势头开始转变
-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向和平迈进,将俄罗斯赶出南高加索地区
- 摩根大通将在采用“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后成为市值万亿美元的公司
- 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和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布伦南正在接受特朗普司
- 专家称克里米亚的巨大雷达缺口创造了乌克兰无人机走廊
- 绿卡持有者转为美国公民现在面临失去美国公民身份的风险
- 达席尔瓦称巴西将以“对等”回应特朗普的 50% 关税
- 特朗普公布第二批关税函 菲律宾汶莱六国在列 尚无台湾
- 科技股走强和债券收益率下降推动股市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