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多年来形成的供需失衡问题

08/27/23 12:57 | 来源: businessinsider | 已有(0)点评| |

最近中国的经济问题不小,估计结构上面的问题也不小,过去几十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现在房地产泡沫已经开始破了,未来还不知道新的支柱产业在哪里。所以还要看中国政府的下一步如何应对。

四十年来,北京刺激了大规模增长,使数亿公民摆脱了贫困,但推动这一繁荣的经济模式似乎正在失去活力。

从不止一项指标来看,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速似乎正在大幅放缓,贸易下滑、房地产行业陷入困境、青年失业率创历史新高、消费者信心缺乏,以及大型企业未能偿还债券。

一切似乎都在同时沸腾,但中国的问题却是酝酿多年的。 

剑桥大学地缘政治中心副主任威廉·赫斯特 (William Hurst) Insider 表示:1994 年至 2008 年间,根据出口定价和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实现了非常强劲但并不完美的高水平经济增长。” “ 2008 年危机和该模式结束之后,并没有出现新的平衡。

政策制定者习惯于优先考虑提振中国经济供给侧的战略,其中大部分需要短期行动,例如利率调整、减税和快速财政刺激,以提振商业。 

虽然这种方法确实可以促进增长,但忽视需求方面会带来风险。赫斯特表示,众所周知,中国必须弄清楚如何促进国内消费并激励人们消费,但这尚未在政策中实现。

信心危机

这些问题在房地产市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多年的过度建设,房地产市场目前面临着库存过剩的问题。 

当房地产危机的风险增加时,消费者信心就会受到影响——人们会存钱而不是花钱,这会增加房地产价值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进而进一步侵蚀家庭财富。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目前的空置公寓足以满足七年的需求,而旅游或餐饮等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行业则明显落后。 

该国也没有强劲的消费驱动型经济可以依靠,也没有建立一个包括社会安全网或其他提振信心手段的体系。

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 (Conference Board) 的数据,供应过剩导致投机性购买,而这导致中国家庭约 70% 的财富来自住房资产。 

与此相关的是,地方政府收入的30%来自于向开发商出售土地——其中两家——中国恒大和碧桂园控股——本月分别因申请破产和拖欠债券支付而成为头条新闻。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中心主任阿尔弗雷多·蒙图法尔·埃卢(Alfredo Montufar-Helu)对 Insider 表示:需求方失衡是长期的。” “要从工业化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型,就必须持续增加消费,而其关键驱动因素是减少预防性储蓄的需求。

这位剑桥学者解释说,根本问题是中国依赖短期补救措施,而不是对其经济进行任何持久的结构性改变。支出和贷款计划使资产泡沫更加严重,挤出消费,限制更具生产力的投资,最终使系统性变革更难以实施。 

赫斯特表示: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或诱惑,需要通过更多刺激措施进行干预,以避免短期危机,但这并不能解决长期问题。” “房地产价格可能会真正迅速下跌,从而损害很多人的生计。

关键词: 中国、经济、危机、活力
已有(0)条评论

过去24小时新闻

过去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新闻

热门专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