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在贸易中正在取代其他全球主要货币,但尚未取代美元
荷兰国际集团表示,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中的逐步崛起正在拉低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但美元并未下跌,尽管北京方面希望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双边互换额度和跨境贸易协定显着提升了人民币的地位。SWIFT 支付数据显示,2010 年它一度仅占全球支付流量的 0.03%,而 7 月份这一数字已超过 3% 。
荷兰国际集团上周的一份报告指出,人民币的上涨似乎是以英镑等其他货币的贬值为代价的。
“尽管面临一些压力,美元仍然是贸易的优先货币。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在全球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能会产生对美元替代品的更自然的需求,但到目前为止这种情况尚未发生。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贸易发票似乎并没有取代美元,而是推出了英镑等第二梯队发达市场外汇,”它表示。
就其本身而言,美元在 SWIFT 交易中的份额保持相对稳定,7 月份占 46.5%,2023 年上半年占 42%。相比之下,2022 年为 41%,2015 年为 44%。
与此同时,欧元在 SWIFT 支付系统上的使用率上个月创下 24.4% 的历史新低,不过这主要是因为美元创历史新高。
最近的 SWIFT 数据证实了美元的强势,尽管美元面临着更深入的去美元化努力以及新兴市场金砖国家集团日益高涨的反美元言论。
该联盟目前正在举办第 15 届年度峰会,此前曾讨论过创建替代货币。与此同时,其旗舰开发银行宣布计划将30% 的贷款使用当地货币。
周四,金砖国家领导人还公布了扩大成员规模以纳入其他国家的计划。荷兰国际集团写道,更大的联盟不会对去美元化产生压倒性的影响,尽管它可以加速美元霸权之外的金融体系的建立。
例如,中国一直在稳步建立跨境国际支付系统(CIPS)来替代西方主导的 SWIFT 系统。脱离了美国监管,它现在有 91 个直接参与者。
据 ING 称,西方金融信息和清算系统的交易量仍然是中国 CIPS 的 40 倍。